和颐是如家在7年前推出的新型连锁酒店品牌。2008年,中国经济型酒店市场高度同质化,如家想在装修和处事上力求本性化。和颐就是那时候如家定位中端酒店市场的品牌。而之后,作为竞争敌手的华住在2012年推出了全季酒店,它照搬了和颐的价格,却通过简化妆修质料和设施降低了造价,选用的洗漱用品、床品、地毯也更自制。 “许多人将如家的和颐跟华住的全季当成同样的中端品牌,但它们的设计和造价都是差异的。”如家集团品牌总监许洛玮曾向媒体澄清。来自《第一财经周刊》今年4月份的观测数据显示,和颐的单间房造价为12万元,全季只有9万元。 本钱永远是加盟商最为在意的要素之一。而在选择加盟全季照旧和颐上,加盟商会仔细地计算每一个酒店品牌的投资回报率。同样巨细物业的租金和员工薪水的本钱相差不大。本钱差别最大的部门在于房间造价和销售价格。加盟和颐,加盟商要以每间房12万元的价格改革房间,整栋硬件改革价格约2400万元。加盟全季,则意味着加盟商只需花1800万元。投资全季显然更为划算。 全季和和颐的现状无疑是上述推论的最好佐证。2014年,全季的全国平均入住率为93%,新增加盟店35家。和颐的加盟则根基处于停滞状态,如家也没有为它建更多的直营店。 “新产物都有一个定型的历程。”许洛玮说。但7年的定型期显得太漫长了。孙坚原本但愿和颐的房价可以在经营一段时间之后慢慢提上去,这样就是一个值得投资的酒店了。 果真资料显示,全季呈现之后的几年间,孙坚一直强和谐颐与全季在产物上的差异:全季是经济型的升级版,不是真正的中端,和颐才是。但市场并不会顾及孙坚的说法,如家的和颐酒店无疑输给了厥后者全季酒店。 首旅能给如家想要的吗? 从范围来看,首旅集团是中国旅游企业集团中的巨无霸。其旗下业务几乎笼罩了一整条财富链,从酒店、观光社、汽车租赁到购物、餐饮、会展、娱乐、景区。如此复杂的摊子,让首旅与如家的相助布满想象空间。 不外,值得注意的是,和万达集团在全国各地域各处开花差异,首旅集团的生意,主要照旧以北京及其周边市场为主。从北京展览馆、西单商场、民族饭馆、神州国旅、首汽集团、全聚德,甚至北京野活跃物园,来自首旅集团的成本都渗透个中。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此次主持收购如家的“首旅酒店”,实际上就是首旅集团已经上市的一块酒店业务,通过收购兼并和自创酒店品牌的方法,已经拥有了 160 家酒店,并打理着包罗凯宾斯基、喜来登长城饭馆在内的一批国际五星级酒店品牌。 赵焕焱认为,如家退市有大股东首旅的意愿。首旅集团通过增发收购如家,使如家曲线回归A股,首旅将成为中海内地独一高中低端酒店品牌齐全的酒店集团。 “从首旅集团自身的酒店资源来看,旗下高端酒店居多,中低端有空缺,收编如家后可以增补经济型酒店业务。引入如家看中其三方面:第一,经济型酒店在近年中崛起势头强,行业自身前景较好;第二,亚朵、隐居等经济型酒店在O2O体验售卖营销模式上已初尝甜头,但鉴于品牌范围较小,市场空间仍较大。借鉴其经验,首旅借助如家平台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第三,借助如家平台,首旅可以植入旗下品牌,实现更大收益及更快捷的进入平台。”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阐明师谢莺认为。 一位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网记者暗示,首旅在中高端酒店上都有机关,收购如家也是垂青其在低端、经济型酒店上的优势。如家一直在强调向中高端转型,那么在首旅收购如家后,如家如果向中高端成长,岂不是会和首旅形成同阶段的竞争?并且首旅的成长范畴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周边,那么对如家这样的全国性的酒店到底能起到多大辅佐仍需时间考验。 对付上述说法,12月11日,中国经济网记者曾致电首旅酒店董秘办,但截至发稿前未获得回覆。 无论如何,收购容易整合难是普遍现象。就如家与首旅的联姻来看,双方的挑战也不行忽视。首先,目前打点层团队是否会产生变革并未明确,如果不产生变革则可以维持现状,如果产生变革则新的焦点团队一定会对付公司计谋做出新偏向,这些城市影响到企业未来的成长。 其次,首旅系作为大型国有企业,而如家则是尺度的民营企业,两者在本钱控制、人员打点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这也是业界颇为担忧的。企业文化等因素能否融合得好,直接干系到未来双方的酒店业务整合效果。 如家私有化背后:家的诱惑照旧钱的诱惑? 在如家登岸纳斯达克的 9 年里,美国市场对如家的表示并不满意。尽管它的酒店数量已经从上市之初的 82 家膨胀至 2787 家,但逗留在低价酒店市场的扩张没能拉高股价。 如家股价在 2008 年的最低位仅为 7.3 美元,即使披露了私有化协议,公司的股价依然逗留在 20-30 美元的程度上,跟刚上市时一样“平淡”。 值得注意的是,如家此次私有化一直被覆盖在如家股价、市值被低估的氛围中。有业内概念称,如如家简直在中国市场成长得不错,但是如家的酒店项目根基都在中国,其实外洋投资者并不十分了解中国市场的环境,并且由于中国市场成长迅速,有些模式和计谋很是切合中国市场但是却并不能完全被外洋投资者理解,这也就造成了如家在美股市场的股价和市值被低估了,既然被低估了,那还不如退市,这样对付如家而言是最有利的。 而作为此次私有化的主角,如家也有过类似的表述。今年6月15日,《北京商报》曾报道称,如家相关卖力人暗示,如家退市规划的主因也是困于美股市场估值不高。 尤其是今年大量中概股启动私有化,重回A股并受到资金热捧的环境下,如家理所虽然被当成另一个被低估的中概股。 狂风科技3月24日登岸创业板以来,持续上演30多个涨停,股价从7元飙到最高327元,股价上涨40倍,不只是“最炫A股”,也是中概股回归的动力。狂风科技总市值凌驾300亿元,逾越在美上市的优酷土豆,是迅雷市值的8倍。 有机构认为,中概股估值低,要害原因在于美国成本市场的交易制度差异于A股,美股可以做空、退市,并且两个市场的投资思路差别巨大。从中概股和A股行业龙头市场表示比力看,两个市场龙头股市值差距很明显。今年4月,CDN/云计算规模的中概股蓝汛市值13亿元,A股的网宿科技市值244亿元,网宿科技是蓝汛的18.2倍;互联网规模的东方财产市值499亿元,是中概股金融界9亿元的82.6倍;户外传媒规模的粤传媒市值128亿元,是中概股航美传媒8亿元的22倍。截至昨天收盘,蓝汛市值12亿元,网宿科技市值443亿元;东方财产市值922亿元,金融界市值6亿多元;粤传媒市值165亿元,航美传媒市值21亿元。 无论如何,狂风科技式的暴富神话正吸引越来越多中概股回归。今年12月10日,据北京青年报称,今年以来,已有30家中概公司公布了私有化打算,总交易额达310亿美元,高于此前六年的总和。 而如家同样难对抗钱的诱惑。如家酒店集团CEO孙坚曾果真暗示,启动私有化显示出如家首创股东和大股东对中国市场、民族品牌的信心,也是如家酒店集团战略转型成长的良好契机。 (责任编辑:小路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