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告状狂风魔镜侵权 折射成本创投市场难堪矛盾?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狂风科技旗下的魔镜在最近一年虚拟现实的高潮中,产物快速迭代,最近还一口气宣布了狂风魔镜一体机魔ONE和狂风魔镜4两款硬件产物。不外就在狂风魔镜4宣布前一天,也就是11月17日,南京神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首创人赵山山一纸诉状,将狂风魔镜告上了法庭,正式告状狂风魔镜专利侵权。目前,这一案件已经被北京常识产权法院受理。
今天,新闻当事人赵山山汇报《天下公司》,他的团队在2013年10月做了一款虚拟现实设备,也就是他们此刻产物Glasoo的初代原型。在向狂风寻求相助的历程中,2014年7月5日,双方约幸亏北京首享科技大厦,也就是狂风科技公司地址地,进行了一番长谈。
赵山山:2014年3月份的时候,我们0.1代产物比力成型了,这个也是我们厥后给狂风看的。要想做得好,必需要有资金,有大公司资源,有入口,思来想去,我们最终决定联系狂风影音。我跟冯鑫其时在微博私信上一直在聊,他问了我许多问题,包罗这个是什么、能做什么、将来能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另有怎么营销,怎么机关,有哪几个产物线等等。这些都有聊。厥后,狂风方面邀请我们去北京商谈相助的事宜。原来约的是下午4点钟,但是冯鑫的母亲忽然生病了,比力严重,他就跟助手先去医院看望牡沧。所以原来约的所在,就改到了他的办公室,蛮大的办公室,就在首享科技大厦,我们其时4小我私家,就边品茗边聊相助。
赵山山觉得商谈顺利,就把产物原型留给狂风方面做评估使用。但在2014年9月2日,狂风就正式宣布了虚拟现实设备狂风魔镜1代。他认为魔镜1代抄袭了本身团队的研发成就。
赵山山:其时,冯鑫就拍桌说, 2000万收购我们公司,给我保存20%的股份,相应凭据这个步调去走。之后,狂风公司一位叫韦婵媛的女士就给我打电话,她对我的技术、设计很是敏感,一直在问。到了9月2日,狂风宣布狂风魔镜1代,它的外观是完全照抄我们,但它却把我们的成果简化了,镜片调理的成果给简化了,我们在2014年8月底的时候,就汇报狂风,不要出这样的1代产物,不能调理有可能会伤害用户的视力。
凭据赵山山所说,其时原型机方才做出来,没有申请任何专利,2000万收购的也并没有签署任何书面质料。意识可能受骗之后,团队告急把新一代研发产物的专利提交了申请,是一种手机3D立体眼镜中的视距调理装置。而紧随着,2014年12月11日,狂风就宣布了魔镜2代。赵山山暗示,有富裕的证据证明魔镜2代侵犯了公司专利。
赵山山:我和团队在宣布会上也听到冯鑫在讲话,我们是一起做这个对象嘛。但是宣布会下来,发明不是这么回事儿,他整个讲话中完全没有提到我们,一丁点儿都没提到。我们觉得本身可能是受骗了,被玩了。其时我们加班加点,在(2014年)9月16日把我们0.5代的专利赶忙提交上去了,很是好笑的是,狂风在10天之后,9月26日居然提交了和我们一模一样的专利。他们可以跟你耗十年,你有十年可以跟他们耗吗?我伴侣都跟我讲说,算了吧,这么做太傻了。说实话,我真是没有这个信心去赢。
赵山山在告状书中要求狂风科技立刻遏制侵权行为,立刻遏制销售魔镜1代、魔镜2代、魔镜3代,向所有用户退款、致歉,向赵山山赔付相关经济损失人民币1万元并果真道歉,并且包袱本案全部诉讼用度。但他坦言,对付打赢讼事并没有信心。
这样的情节,好像是当年“小米抄袭魅族”的恩仇,但两家公司的体量天壤之别。
就这一环境,《天下公司》今天向狂风科技进行求证。狂风相关人士透露,作为上市公司不与对方扯皮,差池未审结案件妄加评论,但会尊重法令,积极应诉。
狂风:鉴于该案件已经进入法令措施,在判决出来之前,我们未便具体回应。我们将本着尊重客观事实和法令的态度,积极应诉,相信法令会给出一个合理的功效。
互联网专业律师赵占领,阐明了这类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纠纷的核心。
赵占领:实用新型是专利的一种类型,他主要用于实现某种形状、布局大概相结合的技术方案,好比眼镜的布局是怎样的,最终实现眼镜的这个成果。它差异于外观设计。在专利有效的环境下,判断专利侵权是三步,第一步看专利所掩护的范畴是什么,第二步是看你告状的产物,它的技术特征有哪些,第三,两者做比拟,须要的技术特征完全笼罩进去的话,就是组成专利侵权了。
质疑狂风科技的创业者并不但有神罗电子。北京七鑫易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海内一家专注眼球追踪技术研发的公司,公司首创人兼CEO黄通兵汇报记者,公司也遭遇过类似的环境,但考虑到这类诉讼太延长公司成长和人员精力,所以并没有申诉。
黄通兵:我们是2013年就申请相关专利了,2014年我们就找到狂风,看能不能一起相助,推生产物。2014年6月份,我们就创立了一家合伙公司,一起来做这个工作,谈好了开始做,我们就把我们的方案发给狂风,包罗详细的设计图纸,光学透镜的参数等等,因为我们认为都已经相助了嘛。但是发给他之后,感受慢慢的联系就少了,厥后就发明狂风又创立了一家公司,就是狂风魔镜,我们合伙的公司固然还在,但底子都没有用。
近年来,创业高潮汹涌澎拜,“抄袭门”风浪和传言并不少见,是大公司“大抄小”?照旧小公司碰瓷“傍”大公司?在法令判决前,恐怕很难有结论。应该看到,“侵权也好,2000万要约也好”,纠纷背后要害是“双方没有任何书面协议”。互联网律师赵占领说,应该谨慎应对。
赵占领:需要融资的这一方来讲,如果技术属于商业奥秘的阶段,没有申请专利,没有果真的话,在最初会谈开始的时候,就应该跟投资人谈保密协议。你所接触到的我的商业奥秘,不能泄露,也不能使用,不然组成违约,同时也是侵权。如果说,创业企业的创意已经有专利,也要跟投资人签协议,你不投资我这个项目的话,你不能够使用我相关的常识产权,如果使用了,除了正常的侵权之外,还组成违约。只凭据侵权来处理惩罚的话,没步伐证明本身的损失,也没有步伐证明投资人的侵权所得,但是可以通过协议约定的方法,把违约金约定的比力高,对本身也是权益掩护的方法。
对成本方而言,考察一个产物或项目“货比三家甚至十家”都是很常见的,比力后才会决定投资;对创业团队而言,激烈竞争下,不完全展示技术,可能会错失融资时机,一旦将方案或产物交给投资人,最终却投资不成,不免会觉得亏损上当。资深投资人徐勇也给创业者提出了几条建议。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篇文章:创业者告状狂风魔镜侵权 折射成本创投市场难堪矛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谢谢合作!
![]() |
很少有人知道所以肯定赚 |
美国最新就业数据表现不佳,这可能预示贵金属牛市正要开始。
[详细] |
![]() |
证监会:正研究中概股回 |
凤凰财经5月6日讯针对有传言证监会将暂缓中概股在国内上市,证监会新闻发言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