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刚结束,各大电商平台都纷纷发布本身的战果,阿里、京东在衣饰规模的成交量上都刷新了历史记录。固然三季报数据也不是很抱负,但京东商城CEO沈皓瑜却称公司打扮品类的销售额并没有受到天气方面的影响。 那么,到底是什么杀死了唯品会曾经缔造党肆购神话? 众所周知,唯品会党肆购模式是去库存的一把利器,也正是这种模式让唯品会在已往的两年中所向披靡。而打扮行业的高库存,客观上为唯品会的业绩发作提供了支撑。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曾暗示,2012-2013年,正是海内打扮财富严重过剩的时期,无论是国产物牌照旧在海内比力普通化的外资品牌,都呈现了因库存超高而大量清仓的现象。 按照《经济日报》日前宣布的数据,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打扮行业产制品资金为904.5亿元,同比增长4.5%,比上季度下降2.0个百分点,持续3个季度保持下降态势,且库存增速持续2个季度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 整个行业库存增速不绝下滑,唯品会的日子也就可想而知了。 客户群增长乏力 另一个更能证明唯品会天花板效应的说法是,客户群到达必然基数后,高增长已成为历史。 统计数据,2012年一季度,唯品会活泼用户100万,订单数为310万。到了2013年二季度,唯品会活泼用户量已经上涨至350万,总订单数打破千万,到达1100万。这种迅猛的趋势一直延续到去年三季度。 2014年三季度,唯品会活泼用户为950万,仅仅比二季度增加了20万;总订单数为2550万,比上一季度减少了80万。 相应的,在总营收方面,唯品会增长乏力的现象也十明白显。数据显示,2014年三季度,唯品会总营收比二季度增加了0.53亿美元。 现在年三季度的财报,则成了唯品会业绩的拐点。 数据显示,三季度唯品会活泼用户为1460万,比二季度增加了20万;订单量为4480万,比二季度减少了10万单;三季度总营收13.63亿美元,比二季度下滑了0.91亿美元;净利润方面,唯品会三季度净利润5000万美元,比二季度下滑了1440万美元,下滑幅度约为22.36%。 除了活泼用户量微涨外,其他三项数据均呈现差异水平下滑。另外,中国经济网记者还发明,三季度唯品会活泼用户的增长幅度1.40%也是15份季报的最低点。 闪购模式无痛点? 除增长乏力外,唯品会擅长党肆购模式也成了部门用户口中的“槽点”。 由于唯品会产物布局的原因,和聚美优品一样,其实际用户多为女性。唯品会20分钟清空购物车的做法,让许多女性用户非常纠结。 在校大学生王苏菲(化名)汇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网上买对象,一般城市挑好久。好不容易挑完,时间也就差不多了,只能急匆慌忙结账。很不喜欢压迫性强的购物体验。” 一位唯品会的用户还暗示,特卖模式或者并不是那么回事。“之前在唯品会上买了特卖的产物。货到后,通过在此外电商平台比对发明,其实商品原来的价格根基就那样,只是唯品会标高了价格,做出了折扣。”发明问题后,该用户最后选择了退货。 “去库存,一般以付款成交为准。好比,一个产物库存是剩下5件,而有6小我私家下单。如果前6小我私家下单不成交的话,该产物就会显示无库存,这样就达不到真正去库存的目的,所以唯品会选择了这种限时交易的步伐。”一位恒久从事电商行业的阐明人士汇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这种交易方法,在必然水平上提高了消费者的网购速度。 他还暗示,同样,这还决定了唯品会要面对相对较高的退货率。 电商难逃的“假货劫” 除了以上几点外,也有部门用户质疑唯品会有售假行为。 “固然唯品会宣称卖的都是库存,但有时候买到的商品跟正品差距太大,看起来真的很像假货。”一位网购用户暗示。 唯品会也确实曾多次被媒体曝出涉嫌售假。 今年4月份,消费者齐女士反馈,其在唯品乐蜂网购置的面膜包装并无进口扮装品核准文号或检验及格证明,也未发明该商品进口扮装品卫生许可批件号。随后,唯品会回应称,被查产物已下架。 4月底,唯品会还和聚美优品上演了撕逼大战,纷纷指责对方卖假货。 9月份,一唯品会用户投诉称,唯品会卖的CK腰带疑是假货,刚用了1个月不到就开胶,起层了。在和客服多次相同后,对方只认可堆栈保管有问题,防潮没做好,厥后也没有解决。 11月中旬,有媒体报道称,唯品会消费者曝出购置的韩国进口粉饼中竟然夹带一篇中文报纸碎片。 不久前,另有媒体曝出唯品会涉嫌售卖假冒奢侈品,被大都人士解读为唯品会正品神话的终结。这也让身处艰屯之际的唯品会,再次站在了聚光灯下。 不外,随后唯品会方面强势回应,称该报道严重失实,并已启动追究法令责任的措施。 上述行业阐明人士暗示,“对比成本市场的做空,电商售假的动静更能搅动网购者的神经。如果这次的假货事件处理惩罚不妥,唯品会可能会陷入更深的危机。” (记者 郭晓伟) (责任编辑:小路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