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家居设计 娱乐八卦 汽车新车 房产楼市 科技电脑 教育高考 财经股票 女性时尚 健康养生保健 游戏新游 滚动

问题农产物“断头案”频发 农民遭受“不白之冤”

http://hxianet.com    2015-11-23 11:45   新闻来源:新华网    

  北京一家连锁水果店的柜台上,一盒盒新鲜上市的冬草莓鲜艳欲滴,香气扑鼻,但少人问津。“不是说许多多少草莓都有致癌农药残留吗?也不知到底真的假的,横竖我是不敢买了。”一位女顾主说。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走访北京、安徽、海南等地了解到,从“致癌草莓”到“问题西瓜”,再到“催熟香蕉”等,层出不穷的问题农产物事件不少至今仍无定论,成为“断头案”,不只消费者“谈之色变”,产地农民遭受损失,给整个财富带来负面影响,也使监管部分公信力大打折扣。

  农民遭受“不白之冤”

  受草莓“致癌农残”风浪影响,安徽省长丰县草莓种植户田多军遭受较大损失。采访中,田多军铲掉了自家大棚里的草莓秧,许多秧苗上另有未采摘的草莓,他说:“卖不动,摘下来也倒掉了,还费人工,不如直接铲掉。”

  据田多军介绍,今年4月底以来,草莓收购价从本来的两三块钱跌到了5月初的6毛至1块钱,每亩地损失600至2000元不等。往年,长丰草莓能卖到5月中下旬,今年5月初就根基遏制了销售。“草莓必定还得种,但心里没底。”

  像田多军一样遭受损失的农户还许多。长丰县草莓协会会长夏世祥说,“致癌农残”风浪产生后,他与山东、河北、辽宁等草莓主产区相关人员交流时了解到,其时全国草莓都严重滞销,“北方草莓上市比长丰晚,他们受到的攻击更大。”与去年同期对比,守旧预计,风浪给长丰莓农造成的损失凌驾1.5亿元。

  “致癌农残”风浪发源于媒体报道。4月下旬,有媒体报道称送检北京地域8份草莓样本均发明致癌农残乙草胺,引发消费者恐慌。4月底,北京市食安委、农业局等部分宣布抽检功效,175份抽检样本中均未检测出乙草胺。

  固然“草莓乙草胺残留超标”后被权威检测功效和业内专家否认,但由于之前“草莓残留乙草胺超标致癌”的报道传播甚广,此次风浪照旧造成恐慌,全国草莓财富受到影响,草莓主产区北京昌平草莓的销量遭遇了“滑铁卢”。

  风浪后持续几天,北京传统的大市场、大超市纷纷遏制购置草莓,导致昌平区草莓滞销,价格大幅下降,种植户和经营户损失严重。多家草莓种植大户反应,往年“五一”期间,前来采摘的市民天天“爆棚”,今年却只有寥寥数人。事件产生一周内,昌平区6000栋草莓日光温室遭受损失2600余万元。

  北京略高品牌筹谋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友清认为,在有关食品问题的流传历程中,个例往往不会“成为个例”,而会演酿成“普遍受害”,人们对此存眷度很是高,会成为一个放大镜,即使是瑕疵,流传历程中也会不绝被放大。

  无独占偶。今年3月底,山东即墨、胶州等地17人因食用西瓜呈现呕吐、头晕等症状。经查,患者购置的西瓜为农药“涕灭威”含量超标,相关西瓜来源于海南省万宁市。随后万宁市通过地毯式排查未检出“问题西瓜”,而万宁市委宣传部相关卖力人暗示,“问题西瓜”报道对万宁市西瓜销售影响较大。

  记者观测发明,近年来,我国频繁曝出问题农产物伤农事件,除了上述事件外,“蛆虫橘子”、“催熟香蕉”、“毒韭菜”等事件也引发强烈回声。

  然而,“断头”成了此类问题农产物伤农事件的另一特点。以“致癌草莓”为例,尽管各地抽检功效与媒体报道的功效相左,但事件至今仍无定论。夏世祥说,媒体至今没澄清,相关主管部分也未出头给个说法,莓农遭受的“不白之冤”无从申诉。再如“问题西瓜”事件,虽有相关部分前往山东、海南督促检查指导,并抽取样品送检,然而至今仍未果真“最终”功效。

  万宁市多位瓜农质疑道:“问题西瓜”事件没有定论,但新闻这样一曝,各人都觉得万宁西瓜有毒,这样是不卖力任的。“媒体是曝完新闻就没事了,亏损的是我们农民。”万宁市一位种植30亩西瓜的吴姓瓜农说。

  在农民无奈的同时,是消费者止不住的恐慌。“我平时最爱吃海南的西瓜和芒果,这个新闻一出,可把我吓坏了,到此刻都不敢再吃海南的西瓜了。”山东临沂市民刘娟说。

  公家信心严重缺失

  对付问题农产物事件,商务部特聘专家、北京工商大学传授洪涛暗示,一些农产物生恒久短,负面或禁绝确动静损害了农民和消费者好处,给整个财富带来负面影响。若不范例信息披露和加强质量打点,此类事件或将频现。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我国农业出产恒久太过依赖化肥农药且监管缺失,食品安详出格是问题农产物伤农事件频发,公家对食品安详信心严重缺失,更容易接受负面信息。而相关机构对食品安详科普严重不敷,往往在事件暴发后,陷于被动应对之中,导致科学的、正确的科学解释难以取信于民。

  问题农产物事件频发,还在于少数媒体在观测历程中不严谨、不科学。如在“致癌草莓”事件中,“媒体将一次尝试功效作为超标依据是很马虎的。”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院长、中国植保学会农药委员会主任周志强暗示,对农产物农药残留检测有严格划定,如检测发明阳性样本,原样本不只要在原尝试室做反复尝试,同时还要送到其他尝试室做比对尝试,功效汇总后才气出最终检测陈诉。“曾经有一个样本,我们在差异国度差异尝试室做了12次尝试才出陈诉。”

  “食品安详问题所有人都存眷,所以媒体在报道时就应该越发谨慎。”夏世祥认为,“食品出了问题,虽然应该曝光,但曝光必需是证据确凿,且就事论事。”他说,草莓“致癌农残”风浪,按照各地随后的检测反馈和实际环境,都没有呈现乙草胺残留,媒体的8份样品都检测出乙草胺残留“很蹊跷”。

  海南省香蕉协会会长赵军汇报记者,当年“催熟香蕉”事件,媒体报道仅凭在深圳市一家农产物批发市场拍摄的催熟香蕉历程,在没有向专家进行求证的环境下,便将操作乙烯利催熟与直接服用乙烯利等同起来,误导消费者,是造成香蕉价格急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媒体在发出报道前只需打一个电话问一下行业内的专家就能规避这个事件,不至于对一个行业造成攻击、造成恶劣的影响。

  清华大学健康流传研究所副所长苏婧说,食品首先是一个具备必然门槛的规模,需要的是科学的报道,对付媒体记者有必然要求。然而相关事件一出,前来报道的记者未必都谙熟食品规模,有的缺乏相关的常识,报道时容易将本该作为重点的“科学”边沿化,以猎奇、非科学的视角将食品问题社会化。

  第三方检测机构违规检测、违法宣布,也是问题农产物事件频发原因之一。跟着我国检测力量建设的快速成长,不少社办检测机构、校办尝试室等纷纷走向市场。但由于监管缺失,导致一些不具备CMA(中国计量认证)认证资质的机构,以各类名义承接社会检测,并违规宣布检测功效,引发社会杂乱。

  监管“盲区”法律单薄

[责任编辑:排长]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篇文章:问题农产物“断头案”频发 农民遭受“不白之冤”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谢谢合作!

  • 热点新闻
  • 推荐阅读
    新闻图集
    猜你喜欢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er_articl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