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家居设计 娱乐八卦 汽车新车 房产楼市 科技电脑 教育高考 财经股票 女性时尚 健康养生保健 游戏新游 滚动

中石化:海内制品油供大于求已成新常态

http://hxianet.com    2015-11-22 17:20   新闻来源:搜狐    

  19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营销所所长柯晓明在“第四届中国国际石油贸易大会”上作了题为《全球炼油成长态势和制品油贸易流向变革》的陈诉。他暗示,受印度和日韩新产物过剩增加的影响,亚太制品油由短缺转为过剩,未来出口要看竞争力。海内制品油市场已进入供大于求的阶段,依靠出口发动加工量的做法难以为继。

  对付世界炼油花样,柯晓明暗示:“从世界各区域的炼油能力变革来看,传统意义上有三大炼油中心,就是美洲、欧洲、亚太地域。最近几年,变革明显的是亚太地域炼油能力增速很快,另有一个不行忽视的地域就是中东。”亚太炼油能力增长主要受到中国和印度的发动。2014年炼油能力达16.8亿吨/年,较2000年增加5亿吨/年。2020年增加到18.2亿吨/年,增速放缓。印度已是油品出口型国度,拥有世界级炼厂,竞争力较强。炼油实现跨越式成长,2000-2014年能力增长近一倍,位居亚洲第二。2015-2020年将增加4000万吨/年,到达2.73亿吨/年。中东地域成为炼油业快速增长的新星,正在谋求由单一的资源出口转向下游加工,大力大举成长石油化工。

  对付制品油贸易流向变革,柯晓明暗示,全球石油贸易重心正在从原油转移为制品油。美国页岩油气革命后,北美炼厂从中东等地进口原油减少。亚太和北美地域油品大量过剩,出口增加。各地域制品油供需不服衡和布局差别是贸易流向根本。2000-2014年亚太和北美由净进口转为净出口地域,拉美和中东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地域。具体到2014年汽油贸易,欧洲过剩汽油主要流向北美、拉美、非洲和中东;北美汽油动态平衡;亚太地域少量过剩的汽油主要出口到中东和非洲。

  在提到未来制品油贸易流向特点时,柯晓明认为,北美、中东、印度将成为主要出口地域;非洲和拉美是主要进口地域;亚太和前苏联地域供给过剩量将挤压。美国汽柴油出口主要影响拉美,欧洲等地资源被挤压,对中国直接影响不大;未来过剩制品油主要流向拉美与非洲,亚太往美国出口汽油可能性下降。中东地域供需矛盾突出,汽柴油进口,煤油大量出口;亚太汽柴油有进入中东的状况。未来,印度制品油出口受中东和美国产能扩张影响,被迫向亚太集中。

  对付中国炼油进入国际市场的潜力,柯晓明阐明认为,中国制品油出口传统市场主要在亚太地域,炼油能力总体过剩,未来开工率提高将面临出口压力。2014年炼厂加工负荷约67%,出口制品油1952万吨,汽煤柴油全面过剩。进口原油权放开,很多企业但愿提高原油加工量,势必加大海内制品油过剩场面。

[责任编辑:参谋长]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篇文章:中石化:海内制品油供大于求已成新常态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谢谢合作!

  • 热点新闻
  • 推荐阅读
    新闻图集
    猜你喜欢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er_articl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