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期,东北多地官员坦承,各地纷纷在给统计数字“挤水分”,并反思统计数据造假之弊。有官员称,倘若依照前些年各地报告的财富生长性计算,东北一些县域经济范围都凌驾香港了。 多年来,处所GDP增速高于全国、总计大于全国的统计论引发了公家质疑。有专家就指出,这种数据掐架,既有反复统计、数出多门和根本资料不全等原因,但个中深条理的原因,则是“数字出官,官出数据”的扭曲政绩观在火上浇油。 相形之下,东北三省部门处所的数据造假之风尤盛,吉林省人大财务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振起就认为,如果统计数据不失真,东北的经济成长后劲今天也不至于如此。以往从各地牢固资产投入上计算,全省每年上万亿的投入,到2010年年底一汽集团的资产总额才1725亿,也就是说相当于一年要建设几多个一汽,而倘若依照各地报告的财富生长性计算,东北一些县域经济范围甚至都凌驾香港了。 2013年黑龙江,黑龙江省黑龙江市报告项目的投资是19亿元,但按当年的统计公报披露的223亿年度项目投资的总额计算,注水比例到达了8.5%,而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的虚增财务收入是8.74亿元,凌驾同年实际的财务收入是127%,处所统计数据的注水量之大由此可见。 一些基层官员反应部门经济数据造假严重,不只是GDP增速、投入、消费和进出口数据洪流漫灌,甚至连棚户区改革、城乡居民收入等数据也被改动,也有官员坦言,如果不是当初吹的高,此刻也不至于会掉的这么厉害。尽管各级官员都深知注水数据的危害,但面对来自上级查核地域竞争和自身天生压力的激动,最后往往照旧会硬着头皮假装糊涂。 为了彻底解决数据注水的问题,东北三省以中央省学术组反馈整改为契机,自去年开始重点整治经济数据的弄虚造假作为,目前这种环境已经获得了必然水平的停止。(记者刘祎辰) (责任编辑:小路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