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当前位置: > 财经频道 >

从“小黑屋11人”到6亿用户 揭秘微信创新密码

时间:2015-12-10 10:26来源:大公网 作者:军长 点击:
作为个中一员的微信根本产物部设计总监翁乐腾汇报记者,2010年下半年,一个手机即时通信应用(SNS)的小团队开始投入研发。

  每天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想必不少人的答案是:刷一刷微信。虽然,也不乏在伴侣圈点赞中进入梦乡的“依赖族”。5年前才上线的微信,无疑已经改变了不少国人的糊口方法。对许多人来说,微信已成为每天糊口的“必须品”。但微信背后的团队却以低调著称,与当前移动互联网产物不断打口水仗、争上头条的气势派头迥异,微信鲜见于报端。

  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在做这个产物?他们如何能够不绝“出产”创意?靠什么俘获用户的时间?新华社记者走进位于广州的微信总部,以寻找“微信力量”背后的“创新密码”。

  从11名研发者到6亿用户

  微信从上线到用户数打破1亿,只用了433天,而第二个1亿耗时仅4个月

  位于广州海珠区的TIT创意园,随处是绿树掩映下的红砖屋,一些被留作装饰的废旧机器汇报人们,这里曾是广州纺织机械厂的厂房。拥有6亿用户的微信总部便设于此。与一般大公司在一栋写字楼里差异,微信员工漫衍在6栋挨着的“大厂房”里。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情况,已往的厂房楼层比力高,给人的感受很开阔,许多同事在这里天马行空地‘出产’着创意。”微信开放平台业务部总经理胡仁杰说。

  一栋办公楼大堂里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全球在线用户的数据,代表用户的一颗颗小星星密密麻麻地“点亮”了世界舆图。10月10日下午3点19分19秒,记者在这里看到,全球同时刻在使用微信的用户数是3亿多,除了3亿中国用户,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和东南亚另有数千万用户同时在线。

  这一切源于5年前腾讯广州研发中心一个11人的小团队。作为个中一员的微信根本产物部设计总监翁乐腾汇报记者,2010年下半年,一个手机即时通信应用(SNS)的小团队开始投入研发。不到4个月时间,微信1.0版于2011年1月上线。又4个月后,符号性的语音聊天成果的2.0版宣布。

  其时,海内外都不乏同类的手机应用,有启发首创人张小龙而开始微信研发的Kik,也有海内比力早提供免费发短信处事的米聊。由此,微信上线之初,还未逃离“腾讯式抄袭”的骂名。

  当“摇一摇”和“四周的人”两个新成果推出后,微信开始区别于其他手机通信应用,也把竞争敌手逐步甩在身后,业内甚至其时就已判定其他同类软件的“死亡”。

  伴侣圈的推出,让微信今后站稳了“江湖职位”。在这一版本宣布3个月后的2012年7月,微信用户打破2亿。从此,陪同着公家号、微信付出和小视频新成果的推出,微信的用户数以几何级数攀升。

  如今,一块用巨大的玄色铁板铸成的Milestone(里程碑)立在首创人张小龙地址的办公楼下,上面清晰地记录着,微信从上线到用户数打破1亿,只用了433天,而第二个1亿耗时仅4个月。到2015年二季度,活泼用户数已打破6亿,公家号凌驾1000万个。

  微信也成为一款中国自主推出的国际性应用,目前有着20多个外语版本和几千万外洋用户。在竞争残忍的移动互联网规模,微信的异军突起被认为是业界的一个“传奇”。

  永远的“测试版”不伤害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是被放在第一位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不绝打磨出来的

  在互联网世界,用户体验至上被奉为圭臬。作为首创人的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张小龙在微信上线一开始,每天花6到8个小时,本身上网浏览用户关于使用体验的帖子。这被认为是微信把用户体验视为产物生命的一个典范案例,而其产物迭代历程则将这一原则发挥到极致。

  首创团队成员之一的微信根本事业部开发总监陈岳伟说,“在微信正式宣布之前,内部前前后后开发了数不清的小版本,根基上是3天一个小成果、一周一个大成果的更新。宣布之后也是beta版(测试版),正如腾讯首创人马化腾所说的‘互联网产物永远都是测试版’。”

  伴侣圈成果宣布前的不绝测试,可见一斑。一开始,开发团队选择用英文字母A、B、C来标注版本,可26个字母用完了,都还没有改出一版满意的,于是只能用阿拉伯数字接着标。到产物上线时,内部已测试了34个版本。

  “成绩微信的今天,也可以说是微信最大的优势在于,用户体验是被放在第一位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不绝打磨出来的。”加入摇电视项目的微信产物经理刘晓璇说。也是在这个理念刺激下,摇电视成果的创意得以开发。其时,用户已可以通过扫描电视屏幕上的二维码加入电视互动,但这个行动显然对用户来说还不足“友好”,让用户不分开沙发、只需拿起手机摆荡几下即可加入电视节目互动这一小小的细节,让摇电视得以风靡全国,走进了亿万家庭,在2015年春晚缔造了每分钟8.1亿人次同时摇的纪录。

  “滑梯文化”背后的扁平化团队

  只要把工作做好,什么时候来上班都没问题,给员工尽可能多的自主性

  提到这些“战绩”和理念,自然要把目光投向甚少在聚光灯下的微信团队。与将厂房改革成办公楼对比,微信办公区设置的多个三楼直通一楼的巨型滑梯更显得“有点例外”,包罗马化腾在内的很多高管和微信员工都体验过这种“痛快畅快”。这个与大公司显得有点“画风不搭调”的装饰恰恰是微信“生动”气势派头的浮现。

  跟着微信的成长壮大,团队从首创之初的11人增加到如今的1400多人。然而,这么大的团队依然保持着创业团队的面貌:平均年龄27岁,以应届大学结业生为主。

  为了保持开发者与用户群的“同步”,除了整体年轻之外,这里还大量雇用使用90后实习生,并作为未来团队成员的后备军。“可以说,90后在驱动微信新产物的进展,如果用户的主流人群不喜欢,你就可能很难活下去。”胡仁杰说。

  为了适应年轻人的节奏,微信团队不打卡、不坐班,实行弹性事情制。如果上午十点钟你来到办公区,可能见不到一个员工。午饭后,这里才开始忙碌起来,晚上更可能是灯火通明。

  “不是勉励加班,也不勉励‘夜猫子’,弹性事情就是汇报员工,只要把工作做好,什么时候来上班都没问题,给员工尽可能多的自主性。”腾讯集团公关部助理总经理张军说。

  没有层级的隔膜,让相同变得更高效。在胡仁杰看来,“尽管微信单独看已经相当于一个大公司的范围,但实际有点像大学,也像一个‘创客集团’,运作扁平化,这里看不出谁是带领,只是技术团队聚在一起干事。”

  加入春晚抢电视产物开发的苏畅认为,微信之所以能够不绝有新成果推出,很洪流平上得益于团队的任何人一旦有了一个创意,可以当即找到相对应的同事进行讨论,很快就可以做出样品来。这样的执行力造就了每小我私家的创新动力。在他们中间,有一个说法叫“秒懂”,意思是团队成员之间思想碰撞很快,很容易告竣共鸣。“我们的事情就是缔造一个又一个欢快点,对年轻人来说,看到我们加入开发的产物改变了人们的糊口方法,这种成绩感很强大,团队的每一小我私家都想延续微信的‘传奇’,这就是我们的自驱力。”

  精准匹配资源防备“营养过剩”

  用户到达1000万时照旧原先的十来小我私家在做这个项目

(责任编辑:小路仔)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15 华夏资讯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声明:本网部分信息转载于其他网站,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72小时内与华夏资讯网联系 客服QQ:160144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