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6日起,《关于改良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开始正式施行,到目前为止,这个曾经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退市制度实施已满一年。然而本报记者发明,除了三家已经退市的公司外,真正退市的却没有几家,更多的则是在玩“重组”游戏,以及扮“僵尸”期待当局救命。对付这种现象大部门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中经营不下去的就要果断退市,不然不绝上新股,却不裁减垃圾股,将无端挥霍成本市场的资源。 昨天荣华实业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改观为“ST荣华”,涨跌幅限制改观为5%,该股昨天全天跌停板。 不止荣华实业一家深陷被披星戴帽的惨剧。有统计显示,目前A股市场有49家*ST公司,个中,2015年前三季度呈现吃亏,而且2013年至2014年已持续吃亏2年的公司有24家公司。 本报记者发明,尽管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在增加,但真正退市的却没有几家。今年以来,A股市场退市公司只有3家公司,别离是*ST博元和*ST二重、*ST国恒。由此可以看出,A股上市公司退市难明显存在。而“退市难”的背后,则是上市公司猖獗玩“重组”游戏,以及扮“僵尸”期待当局救命的惨烈场面。 瑰宝一:年底狂赶重组末班车 在停牌近6个月后,联美控股的资产重组方案近日浮出水面,公司将以定向增发的方法收购沈阳新北100%股权以及国惠新能源100%股权,交易范围高达47.05亿元。就在同一天,金刚玻璃、大连友谊、奥瑞德、众和股份也果真了各自的并购重组预案。 接近年底,像联美控股这样宣布资产重组预案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 11月以来已先后有赛摩电气、珈伟股份等45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了各自的并购重组方案,而整个10月份推出并购重组预案的上市公司也不外32家。 然而,跟着近期A股上市公司加速推进资产重组并购,投资者并没有从中获得实惠,重组告吹以及重组后公司根基面依然惨不忍睹的触目皆是。 据本报记者大致统计,本月以来已先后有上海三毛、长园集团、万业企业、莱宝高科等37家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事项告吹,布满不确定性的资产重组给投资者带来了血淋淋的教训。包罗九龙山等重组失败个股复牌后纷纷迎来跌停。 除了挥之不去的重组失败阴影外,重组标的业绩“地雷”的现象也逐渐增多也成为另一种隐患。 光大证券投资参谋周明归纳综合了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的历程中的三个隐患:一是部门公司缺乏进军新行业必须的人才、市场资源,转型前景不乐观;二是公司实力有限,却不绝涉足热点财富,引发公司资金压力骤增,导致公司缺少焦点竞争力。三是部门上市公司借助并购重组题材炒作进行所谓“市值打点”,涉嫌恶意炒作、黑幕交易。 瑰宝二:扮“僵尸”期待输血救命 每股净资产持续3年跌破1元面值、扣除很是常损益后每股收益持续3年为负数的上市公司就可被称为“僵尸企业”。 据Wind资讯统计,目前沪深两市有266家公司的扣非后每股收益在近三年均为负数、有81家公司持续3年每股净资产低于1元。剔除重合的47家,沪深两市共计300家上市公司可被称为“僵尸企业”,占整个A股的10.8%。 但是数据显示,2012年~2014年,上述300家“A股僵尸”中就有276家获恰当局补贴,合计高达362亿元。个中,6月30日,也是在半年报截止日的前两天,A股著名的“吃亏王”中国远洋获控股股东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转拨付的船舶报废更新补贴资金约39.63亿元。得益于巨额补助,中国远洋今年上半年盈利约18.97亿元。 尽管各地当局频频向这类“僵尸企业”输血续命,但这并不能改变其继续吃亏的命运。300家A股僵尸中,仍然有八成上市公司在2012年~2014年获恰当局补贴后,2014年扣非后每股收益继续为负。 对付上市公司削尖脑袋的重组以及寻求救助,有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中不可的就要退,如果总上新股,却不裁减垃圾股,将无端挥霍成本市场的资源。中信证券陈慕林认为,劣质公司继续留在二级市场上交易占据了名贵的市场资源。打点层应该制定更严格的退市法则,只有良性循环起来,我们的市场才会更健康、更有活力。(记者 杨欣) (责任编辑:小路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