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点对付未来的中国股市来说,不是一个短期的台阶,而将会是一个恒久的门槛。未来在某一个点上,打破4000点是有可能的,但更长时间里维持在4000点下方活动的概率更大。 2015年至今,中国股市再度经历了一次剧烈的颠簸,目前好像已回归平淡,整个指数维持在3000点上方颠簸了已经凌驾两个月,尤其是近日大盘站上3500点之后,投资者对4000点的预期越来越热。那么4000点对付大盘来说,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高度,我们离真正“有效”的4000点到底有多远呢? 大盘指数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权衡股市走势,但基于大盘指数变革纪律,可以调查股票市场的成长程度和浮现投资者预期,以及研究未来活动偏向。 2000年以来,中国股市经历了多个跌荡周期,中国经济增长有目共睹,但沪指整体运行在3000点上方的时间总计不到三年,也就是说,在已往的15年里,沪指凌驾80%的时间里,处在3000点下方。 上个世纪90年代,A股成交量就一度凌驾香港,其时许多人乐观的认为,A股很快就能凌驾港股。2007年“万点论”言犹在耳,今年中国股市的成交量就一度凌驾美国,市场对此也欢快了好一阵子。但当市场回归理性,沉淀下来的投资基数和市场根本设施建设环境,跟香港、美国等对比,差距依然很大。 股市供应与需求已根基均衡 历史数据显示,一旦股票市场走向成熟、经济增速回归常态,股票市场的总体市盈率凡是会回归到15倍阁下,主要的原因在于,成熟的股票市场主要由盈利敦促。美国股市是一个典范的靠盈利敦促的市场,道琼斯产业指数在1900年-2000年的100年间,平均市盈率最低为1921年的4.6倍(尔后呈现了持续8年的大牛市),1929年到达了32.6倍市盈率(尔后产生了大股灾)。 而凭据今年五月份A股4000点的数据看,4000点意味着A股总市值凌驾50万亿(占中国GDP的80%),平均市盈率接近30倍,沪指20倍,深指48倍。 所以,从目前A股的根基环境来看,并不具备打破4000点并恒久在此上方运行的条件。 供应层面,中国股票市场正在敦促注册制,整个市场在供应层面将不再呈现稀缺的环境。需求规模,中国目前股民人数已占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按国际平均程度已接近饱和,加之中国市局面临着很是重大的人口布局调解,中国19-59岁的劳动力年龄人口比例持续第三年下降。如果从日本股市的成长看,整个日本股市大的拐点,也正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劳动力人口下降开始的(劳动力人口的下降跟股市的下跌根基上同步)。 利率走低的支撑感化有限 再来看看钱币政策。也是在1991年,日本央行基准利率高达6%,尔后一路下调,2001年至今几乎都是零利率,但日本股市自1991开始下跌以来,其日经指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回到1987年的程度。中国央行的基准利率进入下跌通道已经有一年,股票市场对其的反馈已很是有限。 并且,作为钱币市场主要的输出者商业银行来说,逐步接受国际法则的趋势是很难改变的,银行信贷资金直接进入股市等的环境也将越来越少。好比上周,中国四大银行被纳入金融不变委员会(FSB)损失吸收能力监管要求队列,中国四大银行在未来几年里,可能不得不增资最多4000亿美元,以满足监管新规。类似的全球性行业监管,将迫使中国更多金融机构收缩流动性。 而从国际方面来看,中国股市在经济高增长、人民币升值潜力较大的配景下,阶段性吸国际资金的能力是有的,但未来市场布局已开始调解,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预期已经结束,人民币国际化、成本账户等改良,会增强中国经济运行效率,但对股市的支撑不会太明显。 并且,就算中国汇率市场化改良完成,成本市场完全开放,中国股市吸引外资的能力并不见得会连续上升,不然日本就不存在“失去的二十年”之说了。 因此,4000点对付未来的中国股市来说,不是一个短期的台阶,而将会是一个恒久的门槛。未来在某一个点上,打破4000点是有可能的,但更长时间里维持在4000点下方活动的概率更大。中国股市用接近10年的时间才乐成打破2000点,尔后用接近15年的时间,才走到如今--根基打破了3000点,但依然不能说站稳3000点的环境。 大大都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想象实际上是虚幻的,脑子里布满着“或许是这样”、“也许是那样”、“仿佛是这么回事”等等,如果仔细分解未来真正决定股票市场走势的因素,你就会越发理性的存眷和加入A股市场,而不是容易被刺激或“说服”。 □肖磊(财经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小路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