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资讯养生一族 膳食养生养生菜谱 养生常识养生运动 养生保健养生百科 四季养生

男子地铁辱骂事件背后心理揭秘:谁伤害了谁的自恋

http://www.hxianet.com    2017-03-14 10:15   新闻来源:人民网    

  就在这个肝火旺盛的春季,北京地铁发生了一起男青年辱骂两名女子的事件。事发后,大家关注的焦点是男青年不该歧视外地人,更怀疑他是否是真正的北京人,是否在黑北京人。但是专家说事件的缘起被忽视了……不过,这跟自恋怎么扯上关系了呢?

  据之前的报道,两名女子在地铁上推广微信号,是“扫码创业”者。当推广至该男青年时,其因玩游戏被打扰,故“出口成脏”,大声斥骂对方,态度骄横。发现女子报警后,男青年抢夺女子的手机,双方发生推搡,女子最终被男子推出地铁车门。

  发生在公众场合的冲突背后的心理

  通常,在公众场所被推销,似乎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就像人们经常接到销售电话一样,大部分人的做法是简单拒绝,或置之不理。一般不会有人因为被打扰而大发雷霆,更不会因为这点事和对方发生肢体冲突。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才会反应强烈,似乎被严重地冒犯了。

  2013年,两名驾车男子因不满一名推着婴儿车的女士挡道,双方吵起架来,司机下车,将婴儿车内的女童重重地摔在地上,随即驾车逃逸。还有女性因为争抢地铁上的一个座位而互撕衣服,甚至不顾一方已经怀孕在身。

  出现这种因小事而大动肝火的原因较多。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被激怒者是觉得自己的尊严被侵犯了,或者说关于自我的良好感觉似乎要被打破了,所以,会“愤”起反抗。对此,专业一点的说法是:别人伤害了我的自恋。

  自恋,不完全是贬义词

  说到“自恋”,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自己喜欢自己,爱炫耀自己,比如经常发一些自拍的照片,并自我陶醉。其实,自恋的内涵不止如此。

  自恋,其实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元素,是一种借助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真正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是一种与自卑刚好相反的体验。有了适度的自恋,人才会觉得自己很好,也会把这种好投射到外面的世界,觉得他人和环境也很好。也就是说,一般个体的自恋是健康的,也是自然的心理需要,我们整个社会也是允许适度自恋的。而只有个体过度自恋,并超出了社会对于自恋允可的范围,那才是不健康的。

  每个人本质上也都是自恋的,而且这种自恋也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有个现象就很微妙地说明了人的这一心理特性。网上常有一些关于性格、属相等方面的趣味心理测试,比如让人选一种喜欢的动物或花草,然后推测你的性格特征。很多人尝试过后都觉得很准,甚至感觉说的就是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个中的机密其实很简单,就是作者在设计答案时,将人性中美好的表现分解在各个答案或选项中。尽管各有一定的倾向性,但总有一部分内容是让人喜欢、接受并正中下怀的。比如这样的描述,“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估计绝大数人看了都不会反对,都觉得符合自己。而接受正性评价的背后,就是“自恋”在起作用。

  健康的自恋,会让自己尊重自己,也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就是在庄严你自己”。俗语讲的“人怕敬,鬼怕送”,说的也是满足了别人的自恋需要,对方就会投桃报李。所以,有健康自恋的人,一般人际关系不会太差。

  自恋型人格障碍,你知道吗?

  过度的自恋就不一样了,不仅会影响人际关系,还会带来其他方面的烦恼。

  过度自恋的人,往往会过度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他人的权益,甚至罔顾事实。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我”的事才是最重要的事,“我”的需要必须得到重视,“我”的才能是独一无二的,并应该被特别关注。所以,地铁上如果只有一个空座位,那也应该是我的;尽管道路不宽,我也得走在中间;我此时此刻做的事情,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持续的严重的过度自恋,可能会形成“自恋型人格障碍”。其基本特征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夸大和缺乏对他人的共感性。这类人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干,认为自己应当被视作“特殊人才”,认为自己的想法是独特的。在实际中,他们稍不如意,就又体会到自我无价值感。他们幻想自己很有成就,自己拥有权利、聪明和美貌,遇到比他们更成功的人就产生强烈嫉妒心。他们的自尊很脆弱,过分关心别人的评价,要求别人持续地注意和赞美;对批评、拒绝则感到内心的愤怒和羞辱。他们不能理解别人的细微感情,缺乏将心比心的共感性,因此人际关系常出现问题。比如朋友因交通故障不能准时赴约,那么他更关注的是朋友到底能否参加聚会,而不甚关心朋友本身的状况。这种人常有特权感,期望自己能够得到特殊的待遇,其友谊也多是从利益出发的。

  如果出现上面描述内容中的几条,那么这个人就可能具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某些特点了。几年前,风靡一时的网络红人“芙x姐姐”就具备其中的一些特点。但好在这位姐姐更倾向于“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干”,以“过分关心别人的评价,要求别人持续地注意和赞美”,而较少爆出“对批评、拒绝则感到内心的愤怒和羞辱”这类的新闻

  自恋者受挫后会暴怒的深层心理机制

  对于非公众人物的普通人而言,其过度的自恋如果受到了挑战,就可能会“感到内心的愤怒和羞辱”,继而会出现过激言行。究其原因,与过度自恋者在婴儿期的心理需要未能满足有关。

  有学说认为,每一个个体在其婴儿期都有对自己的自大、夸大的倾向。在婴儿的心理世界中,他就是全能的上帝。当这一上帝由于被养育而满足时,则获得快乐。如果不满足,则因为自己的全能感遭受挫折而暴怒,例如婴儿稍稍得不到满足就会大哭等等。这一不被满足的情况其实是在婴儿养育中经常发生的。但如果养育婴儿者长期如此对待婴儿,也即婴儿如果长期无法得到自我夸大的满足,则会对外在的父母失望,继而用幻想来自己喜欢自己,自己满足自己,逐渐形成独有和过分的自恋。但愿望不能满足就会暴怒这种反应模式则被固着下来。这就是自恋者在受挫后会暴怒的深层心理机制。可见,过度自恋是心理发育未能充分进展的结果。

  过度自恋者的核心特征是自我中心,这也是婴儿时期原有的表现。也就是说,其某些心理行为实际上退化到或固着在婴儿期。有学者称:一个迷恋于摇篮的人不愿丧失童年,也就不能适应成人的世界。

  通过爱别人,来超越个性中的不足

  过度自恋型者必须要觉察自己那些“婴儿化”的行为。比如:现在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一旦不被注意便采用偏激的行为,这与婴儿时期总是渴望父母关注与呵护,如果父母忽视了,便耍无赖、捣蛋或做些异想天开的动作以吸引父母注意的心态如出一辙。领悟到了自己的心态是童年幼稚行为的翻版后,过度自恋者可时常提醒自己:我要努力学习或工作,以实际的成绩来吸引别人的关注与赞美。

[责任编辑:紫真]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篇文章:男子地铁辱骂事件背后心理揭秘:谁伤害了谁的自恋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谢谢合作!

  • 热点新闻
  • 推荐阅读
    新闻图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