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切脉中国“机器人”:使用密度低于世界均值
专家切脉中国“机器人”:使用密度低于世界均值、成长潜力大
中新网北京11月24日电 (记者 曾鼐)中国机器人前景如何?机器人技术如何应用?……在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机器人专家们畅所欲言。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李瑞峰暗示,中国产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低于世界均值,但正进入快速成长时代,应挖掘石化、食品、医疗等规模的潜力。
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正在京举行,将连续到25日。这是中国首次举办关于机器人的国际性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产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当局主办。在此间进行的“科技·成本助力智能制造”论坛上,专家们环绕聪明工场等话题集思广益。
中国每万人20多台产业机器人 低于世界均值
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李瑞峰认为,与海外比,中国机器人行业整体仍处于弱势职位,但近年来成长迅猛,产业机器人几乎已经应用于出产的所有环节。
数据显示,2009至2014年,中国产业机器人市场销量以年均58.9%的速度增长,2014年中国产业机器人市场销量凌驾5.6万台,约占全球市场的1/4,已是全球第一大产业机器人市场。
“中国机器人仍有很大成长空间”,李瑞峰说。按照他提供的数据,全球产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平均值为每万名工人中约50多台机器人,韩国、德国等均已达万人300台,中国则是万人20多台,低于世界平均程度,成长潜力较大。
不外李瑞峰强调,与日本等国机器人财富环绕汽车产业成长对比,中国的机器人成长与汽车市场并不十分紧密,目前智能机器人在“人不想干、人干欠好、人干不了”的危险行业和苦差事中,正获得大力大举应用。他认为,未来应深入挖掘石化、食品、医疗、电子、国际加工等规模的机器人成长潜力。
“机器人”挺进传统行业 新技术融合老手艺
对付赵亮来说,他看好机器人技术对传统工艺的提升。作为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聪明工场副总经理,他和团队将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引入了阿胶制造。
阿胶是中国传统的滋补品,为驴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但它的出产工艺、出产设备如今仍较为掉队,出产情况较恶劣,手工制作中“擦胶”环节,需要工人用抹布加80度高温的水,进行重复擦拭,对人的身体有必然伤害。
赵亮对中新网记者介绍,如果将传统工艺融入机器人技术,可以制作自动擦胶机,最少能取代8个员工;且操作微波干燥等技术,可将本来30天的晾干周期缩短至23天,提高产能。
不外他暗示“熬制的老手艺不能动”,熬多久、放什么料都要尊重原有工艺,只是在切割、晾晒、包装等环节实现自动化,以担保阿胶品质。
陆洋则更存眷聪明机场的建设,他是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聪明工场总体部副部长。他认为,机器人、云计算等技术将提升机场的智能化打点,如360度智能摄像头,能自动识别人的异常行为,可帮助安检,降低人工本钱;快件自动分拣机、移动牵引车等,可代替人工,从事沉重事情。(完)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篇文章:专家切脉中国“机器人”:使用密度低于世界均值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谢谢合作!
![]() |
男子为“减压”砸车16辆 |
男子为了“减压”疯狂砸车16辆,更让人惊讶的是,面对民警的审讯,竟称:“ [详细] |
![]() |
KTV陪唱小姐被10岁男童 |
最近一段影片在大陆网友间热传,画面地点是在KTV包厢内,一名年约10岁的男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