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当前位置: > 财经频道 >

沙县"穿山龙"财富链正形成 小吃业药膳原料不愁

时间:2015-12-17 10:25来源:新华网 作者:旅长 点击:
最近连日阴雨,并没影响沙县凤岗街道际硋村村民姜承水的好表情。

  最近连日阴雨,并没影响沙县凤岗街道际硋村村民姜承水的好表情。“大前年试种的‘穿山龙’已陆续开始采收,干品收购价一公斤高达20元。”他说。

  “穿山龙”是沙县人对细叶青蒌藤的称号,药典里叫海风藤,其藤茎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照旧沙县小吃传统药膳调味秘方的重要身分。据沙县小吃办统计,漫衍全国各地的沙县小吃店对“穿山龙”干品每年耗损量在100吨以上。

  沙县小吃业快速成长,对“穿山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其价格也水涨船高,野生“穿山龙”遭到打劫性采挖,几乎绝迹了。怎样既做巨细吃业,又让林农多一条增收的路子?

  掩护和操作“穿山龙”,成为本地林业部分的一个重要课题。

  沙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主任康永武介绍,“穿山龙”在福建、广东、浙江等均有漫衍。此前,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有效身分的药理感化及机理方面,而有关人工栽培、驯化技术与林下经营模式,还没有人进行探讨与研究。为此,沙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创立“药食两用植物细叶青蒌藤驯化技术研究”课题组。

  2007年开始,林业科技人员首先进行生态公益林下套种“穿山龙”的试验。“生态公益林的赔偿每亩每年只有十几元。如果尝试乐成,将大大提高林地产出。”康永武说。

  然而,由于种苗稀缺,最早的一批回收剪枝扦插的“穿山龙”成活率不到五成。

  种苗繁育事情随之展开,在第一批尝试的根本上,课题组第二批试种采纳育苗再移植林下的模式,成活率凌驾九成。从此,“穿山龙”的林下套种示范和推广应用也随之展开。

  林下套种“穿山龙”获得政策扶持。去年6月,沙县出台关于完善林权制度改良创新林业成长的实施意见,决定从2014年起持续三年,县财务每年从一般预算中布置50万元用于成长林下经济。去年底,沙县又进一步明确对每个林下经济示范单元给以补贴5万-30万元。

  2013年,林农姜承水抢先试种了30多亩“穿山龙”。2014年,他又在承包的林地中挑选了切合条件的300亩林子,进行大范围种植,“3年成熟后可像韭菜一样割一茬长一茬,每亩产量在75公斤干品阁下”。据统计,目前,全县林下种植的“穿山龙”已凌驾6000亩。

  林下套种“穿山龙”另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沙县林业局副局长刘爱国说,研究表白,恒久以来,林农大面积种植针叶林造林呈现了林地多代连栽,地力衰退,杉木、马尾松林病虫害蔓延,易产生丛林火警等问题。而林下套种“穿山龙”可维持、掩护和成长林地出产力,改进土壤肥力,促进林木发展。林木的发展也为“穿山龙”提供适宜的发展情况,实现是非结合、以短养长、配合成长。

  不但是种植技术的成熟,“穿山龙”从育苗到加工的财富链正在形成。

  记者在晟辉(三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繁育基地看到,新一批的“穿山龙”苗已经销售一空。这家公司年可繁育“穿山龙”种苗200万株,满足2500多亩林下种植需求。除了沙县当地的林农,另有很多来自泰宁、将乐、南平延平区等周边县市的林农,纷纷种上“穿山龙”。

  公司业务经理庄劲涛汇报记者,由公司自主研发的“穿山龙”药膳料理包年底即将上市,料理包分为家庭装和小吃店装,从目前反馈的动静来看,每天的需求量最少有几万袋,市场前景十分辽阔。

  驯化“穿山龙”,小吃业的药膳原料不愁了,林农也借以增收,一举两得。(福建日报记者 吴毓键 方炜杭)

(责任编辑:小路仔)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15 华夏资讯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声明:本网部分信息转载于其他网站,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72小时内与华夏资讯网联系 客服QQ:160144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