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当前位置: > 财经频道 >

通讯:“一带一路”上的中国“白求恩”

时间:2015-12-17 10:17来源:光明网 作者:旅长 点击:
题:“一带一路”上的中国“白求恩” 作者 刘辰瑶 夏宾 随着中国路桥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路桥”)来到巴基斯坦,行医凌驾20年的彭建国收获了一

  随着中国路桥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路桥”)来到巴基斯坦,行医凌驾20年的彭建国收获了一份意外的后果单:7年,治疗1000多名巴基斯坦患者。

  2008年,中国路桥开启了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335公里的一期工程。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北起中国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北部重镇塔科特的这条公路被称为“中巴友谊之路”,地处“一带一路”要害通道的中巴经济走廊之中。

  三十多年的侵蚀和损毁使其无法满足通行需求,中国工程队的任务是让公路“重获新生”。彭建国作为独一的随队大夫,挑起了担保全部施工人员健康的重担。而为巴基斯坦患者看病,本不在他的职责范畴内。

  “第一次看到十多个巴基斯坦村民来到医务室门口的时候,说实话,心里没底。”彭建国汇报中新社记者,他并不知道会有本地人上门求医。

  “最多时两辆面包车拉来了40多小我私家,我们在高寒地域,不能让病人在外面等,各人都挤在医务室里。”彭建国厥后才知道,巴基斯坦北部贫穷,医疗资源匮乏,那间由勾当墙板搭建的30平米的医务室便成了他们心中的“大医院”。

  令本地包领班百纳苦闷的是,二十多年前,他的妻子头部长了多个囊肿,久治不愈。

  当彭建国查完病情,确定为良性囊肿,认为手术可以革除的时候,百纳感动不已。那是彭建国第一次做囊肿切除手术。术后,他取下帽子,摘掉手套,掌心有汗,衣衫略湿。今后以后,百纳妻子头上的大包消失了。

  彭建国说:“厥后百纳汇报我,妻子爱照镜子了。”

  彭建国继续回想,那天凌晨2点,有人敲门,几名警察用多种语言汇报他检查站有位警察病情危急。

  彭建国跑到医务室,抄起急救箱,在夜色中出诊。他汇报记者:“其时病人神志不清,双手紧抓着左胸位置的衣服,心情痛苦,我判断是心绞痛。”

  彭医生一只手捏着病人下颚两旁,另一只手将硝酸甘油片贴在其舌下,旋即做静脉点滴丹参针。方才还恨不得把衣裳扯破的警察,半小时后便甜睡已往。

  彭建国用一小时救回了一位巴基斯坦患者的生命。他成了本地警察圈里的“明星”,每次路过检查站,都能听见认识或不认识的警察对他喊:“Hello!Doctor!甲帕替!”

  甲帕替是本地的一种传统食物,像中国的薄饼。这样的打号召方法在彭建国看来就像在中国听见“您吃了吗?”一样。

  在中国“一带一路”建设配景下,外洋项目给本地人带去的“福祉”另有许多。据悉,喀喇昆仑公路项目为本地缔造就业岗亭10000余个,使得原本每年只有4个月通行期的巴基斯坦北部地域得以全年流通,本地人民最直观的感觉就是:“路宽了,车速快了,货品运输多了,糊口富饶了。”

  中国企业的“一带一路”建设工程,送去的不只是经济上的繁荣,更有像彭建国这样的中国“白求恩”,与本地人民成立了心与心的联系。(完)

(责任编辑:小路仔)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15 华夏资讯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声明:本网部分信息转载于其他网站,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72小时内与华夏资讯网联系 客服QQ:160144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