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当前位置: > 财经频道 >

疾病缠身挥霍资源 僵尸企业“死不了、活欠好”

时间:2015-12-15 10:34来源:网易 作者:连长 点击:
年终岁尾,海内经济立新破旧已到紧要关头,来自高层的清理“僵尸企业”的声音分外频繁。

  年终岁尾,海内经济立新破旧已到紧要关头,来自高层的清理“僵尸企业”的声音分外频繁。

  11月4日和11月18日,国务院常务集会两次提出,“要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12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经济事情专家座谈会上说,要下决心裁减一批“旧动能”,要对“僵尸企业”“绝对过剩产能”狠下刀子。

  12月9日,国务院常务集会确定,对连续吃亏三年以上且不切合布局调解偏向的企业采纳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封锁破产等方法予以“出清”,清理处理“僵尸企业”,到2017年末实现经营性吃亏企业吃亏额显著下降。一时间,“僵尸企业”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的经济热词。

  “僵尸企业”不除,行业“僵局”难破

  什么样的企业算是“僵尸企业”?业内认为,“僵尸企业”指的是恒久吃亏、扭亏无望,但难以顺利退出的企业。据了解,目前,在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行业,“僵尸企业”相对集中。企业范围较大、产物附加值较低、行业产能过剩,是“僵尸企业”的配合特征。

  尽管“疾病”缠身,但这些“僵尸企业”并不宁愿宁可“放弃治疗”,甚至继续扩大出产。

  在河南,一位煤炭行业人士指出,目前海内煤炭产能严重过剩,动力煤的平均价格从800元一吨跌至300多元,企业都在吃亏。“但各人都不缎历,都在撑着,说白了,吃亏也不敢停产,因为一旦停产,市场份额下来了,银行会催要贷款,职工发不出来人为,死得更快。”

  日子同样欠好过的钢铁行业也呈现了同样的“怪象”。 拥有2万多名职工的安阳钢铁,2012年巨亏35亿元,一举亏掉了前8年的利润总和。从此连年吃亏,至今无法走出“泥潭”。此间,固然钢铁行业屡屡推出去产能政策,但大部门连年吃亏的处所钢铁厂宁可亏钱,也不肯减产。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暗示,“一旦减产,流失市场份额,之后要重启出产代价更大,而且谁都不肯意最先倒下,为同行留下市场成长空间。”

  大量“僵尸企业”对峙出产、不肯退出,打乱了行业调布局、去产能、降吃亏的节奏。日前,中钢协相关人士预测,海内钢铁过剩产能超3亿吨,而到2016年,估量钢铁产量同比仅能下降2%。由此也造成了海内钢铁企业过半吃亏的场面。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大中型钢铁企业吃亏281.22亿元,主营业务吃亏552.71亿元。

  “僵尸企业”难死,处所当局“续命”

  各种迹象表白,尽管各界对付裁减“僵尸企业”的出路形成共鸣,但一些处所当局和企业自身对此的举措纷歧。对付一些上市的“僵尸企业”,处所当局和上市公司大股东更是千方百计地为其“续命”。

  以漯河银鸽为例,这家河南造纸企业,不只是污染和耗能大户,并且连年吃亏,吃亏额度常常排名河南上市公司前三名。2014年度,漯河银鸽吃亏额度接近7亿元,但这并没有故障处所当局的“补助”激动。

  今年11月26日,*ST银鸽宣布通告,称“子公司漯河银鸽糊口纸产有限公司获恰当局经营扶持奖励资金人民币16878.79万元,该笔资金已于2015年11月26日到账”。11月27日,*ST银鸽再度宣布通告,称“2015年11月27日,公司收到漯河市地皮储蓄中心拨付的地皮收购赔偿款人民币19505.00万元”。

  两笔款项合计凌驾3.6亿元的补助,使得*ST银鸽今年再次渡过“退市”危机。实际上,这并不是处所当局第一次用“收储”+“补助”的方法帮其“转危为安”。

  “像*ST银鸽这样的‘僵尸企业’之所以另有市场,主要照旧金融规模相关法则不完善,另有处所主义的掩护。”华夏证券一位投资经理说,在成本市场上,由于IPO制度的审慎,拥有上市公司头衔的“僵尸企业”,即便已苏醒无望,仍然被追捧成为稀缺的“壳”资源,可以“囤积居奇”。

  类似漯河银鸽的状况在“僵尸企业”中并不鲜见:一方面,企业无法通过减产、停产、转产来进行自发调理,因为短期和恒久欠债都太高,一旦回身,前期处所当局通过税收优惠、地皮赠与、金融扶持等方法给以的投资城市吊水漂;另一方面,企业拥有大量职工,同时占据大量信贷资源,被“绑架”的处所当局和银行只能继续输血,给以企业补助。市场之外的工钱因素,最终使得“僵尸企业”陷入“死不了、活欠好”的怪圈。

  “僵尸企业”退出难题何解?

  凭据工信部相关卖力人的设想,处理“僵尸企业”要多重组、少破产,并确保社会不变。

  但业内人士暗示,僵尸企业退出要正确处理惩罚当局与市场的干系,充实发挥市场机制的倒逼感化,当局不应饰演救企业的角色,而应该让其尽快顺利退出。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雪松建议:属于掉队的产能,要果断予以裁减;不属于掉队产能的,大概通过剥离、改造打点、债务重组、减轻负担等法子提升效率,得到更生,大概通过国度给以相应的引导政策,逐步退出市场。

  12月11日,国务院国资委总管帐师沈莹在国新办吹风会上给出了同样的说法:吃亏央企的环境有多种因素,有的是行业周期,有的是政策性吃亏,有些是机关不公道的问题,也有技术跟不上市场形势,另有内部打点的问题。所以,在管理历程中要按照企业的实际环境分类施策。据了解,在分类处理的管理思路下,国资委开端考虑通过几个“一批”来解决问题,一是加强打点提升一批,通过打点提升提高运行效率,拓展营利空间。二是通过技术改革提升一批,使技术通过加强创新,敦促财富转型使得它走入正常的成长轨道。三是通过兼并重组一批,本身的能力难以度过难关,通过与其他的企业相助重组、协同,形成新的活力。四是对付扭亏无望,确实没有扭亏但愿的企业,封锁退出。

  对付“僵尸企业”人员安放和资产处理两个“痛点”,有阐明认为两者同样需要分类看待:“当局的主要任务是在人员安放方面给以须要的支持,而资产处理更多应回收市场的步伐。”(记者 余嘉熙 实习生 张彦婷)

(责任编辑:小路仔)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15 华夏资讯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声明:本网部分信息转载于其他网站,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72小时内与华夏资讯网联系 客服QQ:160144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