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一制度的出台将有利于A股市场的健康成长,减少千股涨停、千股跌停情形的呈现。从久远来看,A股市场有望因为指数熔断机制的引入而越发成熟、不变。 为了在发挥熔断机制感化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三家交易所将触发5%熔断阈值暂停交易30分钟缩短至15分钟,但保存了尾盘阶段触发5%或全天任何时候触发7%暂停交易至收市的布置。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布置,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境内市场在尾盘阶段呈现大幅颠簸的环境较多,划定14:45及之后触发5%熔断阈值暂停交易至收市有助于防御尾市异动风险;二是沪深300指数是反应沪深市场整体走势的重要指数产物,具有代表性好、抗哄骗性强等特点,当其上涨或下跌到达7%时往往意味着市场已经产生了剧烈颠簸,可能面临极端系统性风险,因此需要给市场更多的沉着时间,制止恐慌情绪蔓延加剧市场颠簸。 事实上,从境外市场看,美国、韩国、印度等市场均设有触发最高一档熔断阈值暂停至收市的布置,目的是为了防御系统性风险。 中投证券财产打点部总经理夏崇卫暗示,指数熔断暂停交易,出格是14:45及之后触发5%熔断阈值,以及全天任何时段触发7%熔断阈值时,暂停二级市场交易至收市的布置,对投资者的交易、券商强制平仓等有倒霉影响。“但从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成长大局来看,倒霉影响是局部的和非主要的,熔断机制的实施总体上是对完善我国证券市场根本交易制度的有益探索。” 发源于美国的指数熔断机制是1987股灾之后对股票交易风险的一道“防控线”,而最近一次的触断就呈此刻今年8月24日的“全球股市玄色星期一”,导火索是美国道琼斯产业平均指数在开盘后的几分钟内下跌凌驾1000点。 然而在A股市场,沪深300指数这样大幅度的涨跌并不多见,这是由于A股市场一直实行10%涨跌停板限制,此次在涨跌停根本上叠加的5%、7%熔断机制,从果真征求意见开始,便备受存眷。 于是,有人提出,在维持涨跌停板制度稳定的环境下,实施指数熔断的须要性不大,建议放宽或打消个股跌幅限制并引入个股熔断。 不外,最终涨跌停板制度和指数熔断机制照旧实现了“并驾齐驱”。 对此,交易所相关人士暗示,这两种制度在感化工具、感化道理等方面存在必然差别:涨跌停板制度划定了单只证券交易价格颠簸幅度,主要防御单只证券价格的剧烈颠簸,证券在涨跌停板的价格上仍然可以交易;指数熔断机制是在市场基准指数颠簸凌驾必然幅度时,暂停整个市场交易一段时间,防备市场太过回响;触发指数熔断后,熔断范畴内的证券在熔断期间均将暂停交易。 专家暗示,从今年股市异常颠簸的环境看,涨跌停板制度在极端环境下不敷以发挥不变市场的感化,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须要性显得比力突出。 上海金融学院统计系主任温建宁暗示,熔断机制与涨跌停板存在“互为增补”的干系,“涨停的时候,一般就买不进了,但逃出不受影响,熔断机制的实行可有效增补涨跌停板的片面熔断”。 “目前,股票市场价格不变机制仅回收了涨跌停板,在必然水平上缓解个股暴涨暴跌,然而一旦市场整体呈现严重的非理性行为时,整个市场的暴涨暴跌将难以制止。尤其是在市场集体大幅去杠杆历程中将会引发流动性匮乏。”渤海证券对冲交易总部总经理房振明暗示。 在房振明看来,6月份A股市场的下跌就是这一原因造成的。 “由于杠杆塌缩形成的流动性收缩引起了多次千股跌停现象,股指跌幅屡次凌驾5%,大范围上市公司为避险而停牌,投资者情绪极度恐慌。”房振明暗示,如果其时引入指数熔断机制,可以在市场未呈现急剧暴跌之前抑制太过看空投机行为,缓解投资者极度恐慌情绪的蔓延,促使市场信心逐步规复,解决市场的流动性危机,并为监管层注入流动性提供富裕的时间。相反,如果市场呈现非理性暴涨的话,熔断机制的冷却效应也会为投资者提供深入沉着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值得存眷的是,按照划定,A股实行的是双向熔断,即涨跌都熔断。 对此,交易所相关卖力人暗示,双向熔断更有利于抑制太过交易,控制市场颠簸。境内市场投资者布局以中小散户为主,价格双向颠簸较大,既呈现过恐慌性下跌,也曾呈现过快上涨,包罗因变乱导致市场短期大幅上涨的环境。因此,当市场“暴涨”时,也需要熔断机制不变市场情绪,防御投资者对市场上涨的太过回响,使投资者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一步确认当前的价格是否公道。 “双向熔断机制恰如压力容器的安详阀,当容器内压力过大时将自动促发安详阀启动放气成果。”房振明暗示,熔断机制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再一次“三思”的时机,在极端环境下规复价格发明机制和重建信息传导路径,从而制止非理性行为造成的市场剧烈颠簸。 证券日报 记者 朱宝琛 (责任编辑:小路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