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二连浩特11月18日电 (记者 李爱平)1992年成为开放都市以来,中国二连浩特到处可见南下“淘金”的蒙古国公众的身影。据官方统计,目前在二连浩特恒久从商的蒙古国公众约有500多名。 初冬季节,记者走访了他们中的3位,欲探寻这些“淘金者”的足迹。 卖中国货的蒙古国女商人 42岁的乌云格日勒在本地对外窗口“温州国际商贸城”开店,她所经营的打扮生意并不很大,店面只有区区20多平方米。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她的打扮店没有太多蒙古族元素,进货大多来自中国南方省份。 “适合本地人群消费”是乌云格日勒此店的特点之一,但在她看来,经营该店并不是最重要的,对付她而言,南下“淘金”的真正目的是将本身的孩子培养成才。 两年前,她的两个孩子已经从二连浩特一家国际学校结业,并已顺利进入浙江一所大学,这是乌云格日勒最为骄傲的工作之一;另一件骄傲的事是,经过多年打拼已经在二连浩特买了屋子。 对付本地商人“热谈”的互联网营销、电商等话题。乌云格日勒暗示,等孩子结业了,她们会将这些课补上。 会不会定居?这位腼腆的蒙古国妇女暗示,还没有想好。 中蒙合资人 39岁的蒙古国国民策仁道力格尔三年前“加盟”这座都市,她的相助同伴是来自中海内蒙古的萨日娜(蒙古族),比她大10岁。 两位合资人相识较为“传奇”,策仁道力格尔是萨日娜的“租客”,在互相的交往中,两人发明一些中国公众很喜欢蒙古国商品,于是,策仁道力格尔与萨日娜磋商合资做生意。随后,他们从蒙古国进货,在萨日娜家中开张营业。 小打小闹一番后,生意越做越大,最终两人决定将“生意场”搬到温州国际商贸城内。现已有马头琴、蒙古国糖果、衣饰等上百个品种。 在互相的相助中,两人至今还没有红过脸,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大姐萨日娜说了算。 80后蒙古国女孩的翻译梦 26岁的萨仁图雅,进入这个都市只有不到三年的时间,在南下淘金的这条路上,她选择了“语言”——将来想创立一家“翻译公司”。 这位出生于蒙古国库布斯勒省的女人,在未就职二连浩特市的中蒙跨境电商平台——“都市商店”之前,为了熬炼本身,曾在二连浩特的饭馆做过处事员,为了学习汉语,她亦曾在该地的国际学校深造。 2015年上半年,一个偶然的时机,她在浏览“都市商店”网站时,发明其上蒙文和华文的书写多有瑕疵。于是打电话给“都市商店”,毛遂自荐做了翻译。 接受记者采访时,她坦言,在都市商店做翻译的这段日子里,发明本身的汉语程度仍有待提高。为了早日实现本身的“翻译公司”梦,她在业余时间不绝武装自我,下班后必看中央一套等汉语频道,浸染于汉语气氛。她说,主播们的普通话最尺度,是学习的表率。(完) (责任编辑:小路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