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海内制品油调价产生在11月3日24时,汽、柴油价格每吨均降低125元。在此次调价之前,海内油价曾经历“两连涨”。而自11月3日油价下调之后,国际油价继续下行,这使得制品油价“两连跌”成为可能。 截至11月13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跌至每桶40.74美元,比11月3日价格下跌15%。在专家看来,近期打压国际油价的主要因素有两大方面:一是美国原油库存不绝攀升;二是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越来越浓重。 易信总部中国区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灏暗示,石油输出国组织最新宣布的陈诉称,全球原油库存目前升至10年以来的最高程度。发家国度原油库存较5年均值超过2.1亿桶,已经凌驾2009年年初金融危机以来累计的过剩原油库存。另外,近期多位美联储高官颁发的讲话倾向于支持加息,市场预期认为,12月份升息可能性继续提高。这使得以美元计价的原油等大宗商品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剧。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始终运行在每桶四五十美元四周,与去年对比处于“腰斩”程度。而国际能源署在最新宣布的世界能源展望陈诉中认为,全球原油供过于求的态势可能仍将连续,油价在中期可能会保持在当出息度。 由于国际油价保持低迷,我国制品油调价参照的一揽子原油变革率连续走低。隆众石化网阐明师薛群暗示,今年美国呈现暖冬现象,这削弱了取暖油的需求。短期来看,原油高库存的压力将继续影响国际油价。估量11月17日24时海内制品油调价窗口顺利开启,油价或迎来年内第十一次下调。 (责任编辑:小路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