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捕捞上来的银鱼凤毛麟角。本报记者 涂序理摄 深秋的鄱阳湖水汽氤氲,轻雾朦胧。11月9日,余干县瑞洪镇渔民老张收上来的最后一张网里,仍然只有寥寥几条银鱼。在他的记忆里,以前每到春秋两季,鄱阳湖的银鱼总会如期形成鱼汛,一天下来都是银鱼满舱。 事实上,我省不只鄱阳湖的银鱼产量严重下降,作为“移民”的庐山西海银鱼在“定居”10多年后,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如今已难觅踪影。 鄱阳湖银鱼因肉美味鲜、营养富厚成为江西的一宝,同时也是我省重要的鱼类资源之一。渔业专家担忧,如果再不采纳有效的掩护法子,银鱼将面临绝迹的危险。 现状:产量连年骤减 已形成不了鱼汛 11月10日黄昏,鄱阳湖都昌县老爷庙码头,出湖的渔船陆续靠岸。几名开着外地牌照汽车来买银鱼的商贩一脸失望。 “往年此时,一天收购上千公斤鲜银鱼再泛泛不外,今年守了一成天才十几公斤。”从安徽来的鱼市井说。 眼下正是银鱼上市时节,在余干县城的农贸市场,收购河鲜的鱼市井同样发明,偌大的市场几乎看不到鲜银鱼,卖银鱼干的倒是不少。今年的鲜银鱼每公斤卖到了80元阁下,比起360元每公斤的银鱼干,新鲜的银鱼简直难买到。 在余干、都昌等湖区,早年都有专门捕捞银鱼的渔民。“10多年前,仅靠银鱼捕捞一项,我每年能赢利5万多元,只要放下网架,银鱼就会聚过来。”66岁的余干县渔民刘旺进说,他收获最多的一晚捕捞150公斤,赚了7000多元。如今8年没有抓银鱼了。 “由于产量低,网具已自然裁减。固然另有零星银鱼,余干县渔民已不再将银鱼作为捕捞方针鱼种。”余干县鄱阳湖渔政局局长黎振华介绍,近几年,余干没有专门捕捞银鱼的渔民了。市场上呈现的新鲜银鱼和银鱼干,大多从外地购进,鄱阳湖野生银鱼很是少。 都昌县境内的万户、西源、周溪等乡所属的3个湖,也是鄱阳湖银鱼的主要糊口场合。已往,该县每年都可在鄱阳湖中捕捞到大量银鱼,晒制的干品凌驾5万公斤。 “去年全县鲜银鱼产量另有7万公斤,今年预计产量只有去年一半,且已形不成鱼汛。”都昌县渔政局资环股卖力人詹定鹂汇报记者,该县黄金嘴水域曾盛产银鱼中的极品——红眼银鱼,曾作为珍品进贡宫廷,已绝迹多年。 鄱阳湖如此,作为我省外来银鱼主产地的庐山西海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据统计,2009年,我省银鱼产量1418吨,个中庐山西海占三分之一,其余产自鄱阳湖。 庐山西海本不产银鱼,1997年,江苏常州长江水产有限公司与永修县告竣协议,当年投放5000万粒银鱼受精卵。几年后,庐山西海的银鱼产量逐年增加,从2002年的37.5吨,到2009年岑岭期的400多吨,银鱼平均每年为库区黎民带来约300万元的经济收入。 然而,丰收的喜悦仅仅连续几年,庐山西海银鱼产量忽然急转直下。2010年9月,永修、武宁县渔业局经过多天试捕,发明银鱼产量骤减,从此持续几年,银鱼根基绝迹湖中。 对此,永修县渔业局局长凌继忠显得很无奈:今年庐山西海照例没有银鱼。上个月,该局召集多户渔民对银鱼进行了几次试捕捞测试,功效令人失望。目前,本地渔民只能以捕捞其他鱼种为生。 原因:产卵场被粉碎 天敌挤压保留空间 往年银鱼成群,如今难觅踪影。银鱼产量锐减,原因安在? 鄱阳湖周边的都昌、鄱阳、余干、进贤等县,曾是银鱼主产地,渔业专家通过常年调查发明,鄱阳湖的银鱼产量从3年前的1.5万吨,降至去年的2000吨。 “鄱阳湖肉食性的鳜鱼、鳙鱼等大鱼被渔民大量捕捞后,湖里一种名为红尾鱼的杂鱼就大量繁殖,红尾鱼是以银鱼卵为食,导致银鱼没等长大就葬身鱼腹。”渔业专家说,渔民太过捕捞也是银鱼产量急剧下降的重要原因。 另外,更严重的是扑灭性捕捞手段。每年11、12月份是银鱼的产卵季,由于常年这个时候都是低水位,银鱼逐渐失去了传统的产卵场,只能进入湖汊中,可还来不及产卵繁殖,就遭到定置网、迷魂阵等扑灭性捕捉。 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戴年华汇报记者,鄱阳湖银鱼在糊口情况上一般要求水面开阔,水流流通,有必然的污浊度,凡是为泥沙底,水草较少的水域。历史上鄱阳湖银鱼产卵场总共有10处,总面积为115平方公里。近年来,鄱阳湖银鱼资源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产卵场遭遇严重粉碎。 据介绍,银鱼产卵场遭遇采砂、低水位、拦网、犯科围垦等各种粉碎,传统产卵场逐渐消失。 与鄱阳湖差异,专家认为,庐山西海银鱼骤减与禁湖休渔有关。专家由此担忧,庐山西海的银鱼会重蹈千岛湖银鱼几近绝迹的覆辙。 据介绍,拥有80万亩水面的千岛湖本来没有银鱼,1991年,浙江淳安县从太湖引进银鱼卵,至1998年,银鱼产量达1078吨,产值1600多万元。然而,到2001年底,银鱼却忽然消失。专家阐明认为,千岛湖银鱼骤减,跟该湖封库禁渔4年后,大量凶猛杂鱼迅速规复有关。 “从2010年起,庐山西海也实行了禁湖休渔,5年来,凶猛野杂鱼资源得以迅速规复,自我掩护能力较弱的银鱼往往成为肉食性鱼类的口中食。”永修县渔业局局长凌继忠说,尽管从此向庐山西海水域投放了3亿多粒银鱼受精卵,但银鱼资源优势得不到浮现。 可期:若法子到位 银鱼资源优势能规复 渔业专家认为,如果再不采纳法子,鄱湖本土银鱼和庐山西外洋来银鱼都将很有可能从人们的餐桌上消失。这不是危言耸听,固然银鱼产量看上去只是大不如前,但各种迹象表白,我省银鱼保留状况已到了风雨飘摇的田地,面临绝迹的危险。 “由于银鱼是糊口周期为一年的小型鱼类,且对水体情况要求较严格,这就使得银鱼种群比力脆弱,资源极易受到粉碎,但如采纳法子,加强掩护也易规复。” 戴年华说。 一个好动静是,针对银鱼产卵场合屡遭粉碎的现状,我省设立了全省首个银鱼产卵场自然掩护区。 “去年,鄱阳湖焦点区的青岚湖和金溪湖被列入自然掩护区,这个水域水位不变,适合银鱼产卵,成为银鱼资源掩护的重要屏障。”专家说,掩护区涉及进贤县、南昌县,总面积17103公顷。 同时,面对银鱼锐减的场面,省渔政部分在加大对犯科捕捞冲击力度的同时,正考虑对银鱼进行增殖放流、增加禁渔时段。 (责任编辑:小路仔) |